《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时间:2025-03-02 10:37:19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不是药神》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1

你想做救世主?

我不想做什么救世主,我想赚钱。

在生与死的考验下,人往往会败给利益。

电影里的主角刚开始并不是抱着帮助白血病人的意图踏上运输药物的路途,而当程勇不再心念赚钱,愿意往返印度为绝症病人提供救命药却被抓的时候;当即将归家的黄毛为程勇挺身而出,被货车撞得满身鲜血的时候;又当程勇最终被判刑,在去监狱的路两旁站满了白血病人为他送行的时候,这些情节无一不刺痛了我的心,也深深刺痛了电影院里其他观众的心。因为太真实,所以才会有感动、有无奈、有欣慰、有泪水。

《我不是药神》不是第一部讲述关于绝症病人的电影,于我而言,它却是最深刻的。有人说它是一部商业片,也有人说它是一部现实片,无论哪种,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部好电影。不刻意不矫情的催泪情节,是药神电影能获得好口碑高票房的原因之一。《我不是药神》点映日就破亿,最终以总票房30.7亿的成绩位列20xx年年度电影票房榜第三名。而在豆瓣上,它的评分却远超票房排名第一的《红海行动》和排名第二的《唐人街探案2》,可谓是收获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得此佳绩,片中所有的演员都贡献了自己最好的演技,连只说了几句话的大妈都让人记忆深刻。徐峥的表演收放自如,眼神与言语的转换层次分明,将程勇的心路历程演绎得真实可信。王传君扮演的吕受益从不屑到希望到失望到绝望,为人父的牵绊,为人夫的舍弃,传神到位。谭卓看着领班在台上跳舞,眼中的不确定转换到喜悦到含泪而笑,将一位单身母亲带着病孩的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章宇饰演的叛逆青年黄毛,狠狠的眼神,受伤的内心,对程勇的依赖,令人心疼。王砚辉的药贩子无耻但最后却仗义,杨新鸣的牧师温婉怯弱,周一围的曹斌正直果断。

既没有《红海行动》热血沸腾的冲击感,也没有《唐人街探案2》悬疑中带着的刺激感。但在电影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却是药神。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生活里英雄不常见,刺激的旅程不常有,但生老病死却是谁都逃不过的。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我吃了三年的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影片中这些台词字字句句直击普通大众的痛点,人活于世,都想安稳的度过一生。谁都怕生病,因为生了病,很可能花掉的就是一生的积蓄。小孩、年轻人生不起病,老人更是生不起病。《我不是药神》中,从头贯穿到尾的两个主题:降价、保供。每一点都是站在劳苦大众的角度上,以电影的形式为大众发声。主题为民,得到观众的共鸣感,《我不是药神》口碑票房怎能不爆棚?

愿世界变好,不是因为救世主,而是因为追光者。有光明的地方必然有黑暗,而光与阴影的结合处展示人性的弱点,但毫无畏难勇于直前,爱与温暖播撒人间。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2

去看了最近大热的《我不是药神》,看完之后感触颇多,希望以后可以由更多这样高质量的国产电影。

首先说一下大概的故事情节吧。主角程勇,开始时只是个印度神油的油腻中年男子。离婚、爱走小关系、落魄到交不起房租等等,最终为了给父亲凑治病的钱,答应了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去印度廉价药,印度格列宁。一瓶正版格列宁售价4万元一瓶,而印度仿制版成本价500元一瓶,程勇到国内卖5000元一瓶。而白血病病人几乎每个月就要服用一瓶来稳定病情。在正版药的天价压力之下,印度格列宁的程勇摇身一变,成为众多白血病患者的救世主,同时也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到了电影的后半段,程勇逐渐在与这些病人的相处中,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以及对于生命的决心。

而他跟其中的一些病人,也逐渐成为了至交好友。其中一开始找他的白血病人吕受益的死亡,也让他下定决心为病人,且只要500元的成本价。电影最后,他因违禁药被抓,判刑。在去监狱的路上,大家都来送他。白血病人们拉下了层层口罩,让自己暴露在有菌环境下,只是因为程勇说过,“戴着口罩不礼貌。”也以此表达自己的尊敬。而电影的原型,也来自于真实的案件,陆勇案。他自己就是个白血病人,正版格列宁虽没有电影里的4万元那么夸张,但在当时也有2万多元。陆勇帮助病友代购印度格列宁,最终因为金额巨大,被司法机关查抓。引发了众多病友联名,希望他能无罪。

这件事中到底谁有罪?我想这也是看完电影之后很多人心中都有的疑问。我认为制药公司没有罪,司法没有罪,病人更没有罪.那为什么所有人都没罪?却所有人都在受罪?其实问题最根本的症结不在于药从做出来到给到患者手中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在于即使去掉了中间的那些问题,即使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黑幕,这种大病、绝症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只有有钱人才治得起.正如电影中假药贩子,对主角说的那句话那样:“我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人是平等的,但是在死神面前,富人比穷人享有了更多的资源,穷人因为经济原因看不起重病、大病,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这问题在全球哪里都一样,这很残酷,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不过,这个世界并不是完全绝望的,如果整个社会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让情况变得稍微好那么一些。现在国家在进行医疗改革,虽然医药改革的这条路道阻且长,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路上,就总有一天能够到达!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3

看到影片中的白血病患者,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

他和片子里的小黄毛特别像:都不戴口罩,皮肤黝黑,老家在农村。不过,他身材矮小,长得不帅,没有黄毛那样讨人喜爱,所以,总是成为我们的调侃对象。他是患者,但他和普通人无异。

一次美术课做手工,他手上划了个口子,班主任脸都青了,立马把他送到了医院。我从那时才知道他有白血病。但我不知道白血病是什么么,只能大概猜测和我奶奶的糖尿病差不多。之后,我一直有些可怜他—一联想到让我奶奶总是抱怨的糖尿病。

不到半年,他就走了,据说是转学,但我现在想想,应该是住院治疗了。他临走前两天借了我一本练习本,到现在都没还。

白血病似乎离我很遥远,但我恍然发现,他就在我身边—只是我没有去在意过。我那半年的同学若不是划了个口子,恐怕没人会发现他是患者—他在我们之间学习次饭玩耍,成绩不比我们差,玩的也不赖。我们和他唯一的区别,只不过是他的第九和第22条染色体的位置有些不同罢了。

但就是这点偏差,让他们经历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苦难。片中吕受益清创时撕心裂肺的喊叫让我当时都快碎了。真正的白血病人恐怕比这痛苦的多,他们要脊椎穿刺,要化疗,要做各种手术还有许多听起来就痛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些有没有发生在我小学同学身上,“god bless him!”

这片子让我第二个想到的,是里尔克《沉重的时刻》中的一句话“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 ……此处隐藏7804个字……勇的真实事件,电影中有一位老奶奶说的话使我难以忘却,她说:“我生病吃药的那些年,房子吃没了,家人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担保一辈子不生病吗?”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是啊,谁能保证你不生病吗?又有谁能肯定你能保证你的家人不生病吗?人总是会生病的,而生病就要吃药,要用钱。其实,你能治好他们的病,但你治不好困扰在他们身上的“穷病”啊。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国家经济不发达,使得众多的病人都买不起药,治不起病。国家表面上看着很和平,什么事都没有,但在光明的背后,又有多少人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在黑暗中死去呢?国家领导们天天说着要搞好军事,搞好各种事业,却迟迟没有想到要搞好医疗方面。一个国家,它的各个方面都很发达,但它的人民都不是健全的,你说,这个国家能强大吗?

近期,看完了《我不是药神》,使我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了程勇他为了救他的父亲而帮一位白血病人去印度购进仿制的“格列宁”,据说印度的格列宁的效果和国产的相似度为百分之九十九,而且药价是国内的八分之一,它的进价也很便宜,只要五百元一瓶,而程勇因为急需用钱,这才冒险去印度试着买了几瓶药,靠着吕受益的帮助下卖了出去,赚到的钱足够他的父亲去医治了,而他也获得了印度格列宁的销售权,组建了一个小队,分别有:程勇,吕受益,黄毛,刘思慧和刘牧师。他们专门卖药给很多吃不起国产格列宁的白血病人。但后来程勇开始害怕被警察局发现这件事,把自己的销售权交给了别人,自己去开了一家裁缝工厂。但好景不长,吕受益的家人向他来求助,程勇因为良心的谴责,使得他再次出国去印度进货,这一次,印度的药厂倒闭,程勇只能在药店里购买。这一次,进价两千元,他只以五百元卖了出去,他这一次只是为了救人,不像以前那样死赚钱。再后来,程勇在一次交易时不幸被警察发现,关入看所处。因为念他救人有功,被减刑两年。在去往看所处时,那些曾经被程勇救助过的人纷纷过来为他送行。数千人在他面前摘下了一直戴在他们脸上的口罩······影片的最后,在20x,格列宁被列入医保范围,人人都能买得起了······

多少人因为吃不起药而铤而走险去国外购买仿药,多少像刘勇一样的事件在不断地上演。我想,如果我们的国家把医疗方面搞好了,使得大家有病都能吃得上药,那么国家不强大,不发达,那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能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吧。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13

《我不是药神》中点击人性之痛点有多处,今天我要说的是思慧,那位跳钢管舞的女人,同时也是位温情无奈的单身母亲。

剧中的思慧,如何落了单,我没注意,但她是位白血病女孩的妈妈,同时也是夜场跳钢管艳舞赚取女儿药费的美艳女子。对女儿她温柔却无奈;在舞场,她妖艳狂野;对病友,她侠义,有凝聚力。从剧情定位和发展来分析,思慧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体形和舞踏以及压场气势来看,她有艺术的底子;从她对电脑的熟练操作来看,受过较好文化教育。

如此一位美丽的女子,不知什么原因,不幸地成为单身母亲。对她来说,生活是艰难的,但她依然守护着一位母亲的职责。估计一开始,她也不是在夜场求生的,应该是女儿病了,需要大笔的钱,同时还要陪女儿治病,所以豁出去了。而最应承担责任的孩子的父亲不知是死了、是被关了、还是走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夜场放荡的尖叫声和狂野的音乐,既是自我麻醉的药剂也是换取女儿的生命。于此,让我们这些正常生活秩序的人向您致敬。

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以前伟人赞颂女性的名句。但现代多元生活,以及生活方式观念的多元,单身母亲越来越普遍,她们不仅要顶起自己的天,还要为孩子顶起一片希望的天。单身女士们,如有良好的职业和经济基础还好,有许多单身女士,客观原因,为了生活,挣扎于社会的最底层,有点甚至从事不良的工作。尽管困难,她们仍然惦记自己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仍然坚守母爱天性,尘世俗态之中,她们心中仍然有梦,仍有属于她们坚守的高贵。

世事艰难,二十多年前看到一个俄国的报导,说失业大潮中的莫斯科一位单身母亲,为谋生……,工作时娃儿就躲进衣厨。警察打击,逮走母亲,娃儿饿死,母亲变疯,残酷如此。当时感觉并不深刻。现在看来,单身母亲的艰难,难于心之孤寂,难于生存压力,难于社会不良刁难。为了孩子及生活,咬牙挺住,像剧中思慧一样,那怕跳钢管舞,也在所不惜。所以我在一篇关于佛理的文章说:在欢场散金,只要行为不过份,也是普渡众生。

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成功的单身母亲,我们要加倍地敬意,因为她的成功更来之不易;遇到为生活辛勤付出的单身母亲们,生活不易,母爱不减,故更要尊重她们!上帝如是,佛祖如是,众生如是,我等寻常人更应如是!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14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本片讲述了程勇为了给父亲治病只好答应吕受益去印度带回了天价药(格列宁)的仿制药“印度格列宁”,而在贩药的过程中,他又认识了刘思慧、“黄毛”等人。后来因为警方的调查,他放弃了,将购药途径告诉了假药贩子张长林。一年后,他已转行成服装厂厂长,这时候他得知了吕受益自杀的消息,他终于幡然醒悟,重新贩药,这一次,他不是为了盈利,而只是为了救人。最终,他被抓获,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四个镜头让我记忆深刻。

第一个让我触动的镜头是:一位老奶奶睛眶红红,呜咽着恳求曹警察:“求求你们不要再追查印度药了,行吗?正版药4万块钱一瓶,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才五百块钱一瓶啊!你们说他是为了赚钱吗?”

第二个镜头:“黄毛”为了保全程勇,自己开车吸收警方注意,最终死于车祸。程勇激动地质问曹警察:“他才20岁……他想活命有什么罪?”曹警察因为这件事内心受到触动,放弃了调查,甘愿接受处分。

第三个镜头:在程勇被抓时,他用车挡住了警察,看着病人们拿着药消失在转角,他好像松了口气,至少这些药还可以救一些人。

第四个镜头:在程勇被送往监狱的路上,所有受过程勇帮助的病人和他们的家人都来给程勇送行。

或许一开始,程勇是为了赚钱,才去贩药,但最后,他每月都能盈利几十万,却为了救人,用20xx元购进的一瓶药只卖给病人500元。他说:“就当是还他们的。”程勇和病人们的心被紧紧连在一起,病人们为了程勇不惜生命,不惜坐牢,程勇为了病人们冒着巨大的风险给病人购药,他将儿子送到国外,好像是做好了准备,继续帮助更多的人,他已无暇去考虑自己。

还有张长林说的一句话:“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穷病”真的是一种病,但它不是一般的病,是心灵上的疾病。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变得富有了,这病自然就好了。于是当下绝大多数人都将“变得有钱”作为人生的追求,可有了钱又怎么样?虽然没有钱确实不行,可钱也不是万能的。真正的“穷”不是没有钱,而是精神上的不富裕。

最后,我想说,程勇不是药神,却几乎是药神;病人们没有奢望,他们只想活命。活命有罪吗?我不知道该质问谁。法律无情,人有情,但或许再大的情也不能纵容任何人犯法。活着艰辛吗?那是一定的。我愿所有人不畏艰辛,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甘命运,莫负此生。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